手机版 渾金璞玉網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冒號的用法及舉例,以及冒號引號的用法及舉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冒號用於書信、講話稿的稱呼語之後,表示提起下文。在采訪、辯論、座談、法庭審訊等言談的記錄中用於說話人名之後,以引出說話內容。
冒號的用法
1.用在稱呼語的後麵,表示提起下文:在書信、公文中常常出現,如“同誌們”這一稱謂語後的冒號,引出後麵現在開會了。
2.用在提示詞後邊,表示引出具體內容:例如“指出”後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引出的下文完成,要用句號。
3.用在總結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先總介紹紫禁城有四座城門,然後分述分別是哪四座城門,會在總述的後麵用上冒號。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使用注意
1.運用冒號時要注意其提示範圍。冒號提示的內容的末尾用句號。如果一個句號前的內容不全是冒號提示的,則這個冒號用得不正確。
2.沒有特別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號。
3.在句子內部,不能用冒號。
4.“某某說”、“某某想”等後邊常用冒號。但有時不想強調提示語,或不直接引述別人的話,則不用冒號而用逗號。如果“某某說”是在所有引文的後邊,“說”後用句號。
破折號怎麽用
1.表示補充說明
2.表示話題轉換
3.表示語言中斷
4.表示聲音延長
5.引出下文
6.總結上文
7.表示插說
8.分行列舉
9.用在副標題前
10.用於引文後
冒號是行文中常用標點符號之一,通常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或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接下來分享冒號的用法及舉例說明。
冒號的用法
1、用於稱呼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
2、用於“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提起下文。
3、用於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4、用於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5、用於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冒號的舉例說明
1、同學們:明天記得上符號之家!
2、小明說:我會上符號之家看看的。
3、標點符號有這些符號:頓號、句號、問好、破折號等等。
4、暑假放假時間:7月4日—年8月28日。
冒號使用特別說明
1、冒號一般管到句終,若隻管到句子的中間,不能管到句終則不能用冒號。例如:
記者在一些家庭采訪,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作業多,作業時間長,有時做作業到深夜,這些情況在全國多處學校都存在。(句中的冒號隻能管到“作業到深夜”,所以使用錯誤。)
2、轉述的話不能用冒號。例如:
老師說,他今天不舒服,不來給同學們上課了。
3、如果後文是引用原話,人稱又未發生變化,前文既可用冒號,也可用逗號(“指出”、“說明”、“證明”和“認為”,這些謂語後一般用逗號)。例如:
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4、沒有比較大的停頓不用冒號。
5、下文和提示的內容不一致時,不能用冒號。
用法大概有以下幾點:
1、用於稱呼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寫信的時候。親愛的xx:……)
2、用於“說、想、是、證明、宣布、如下”等詞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例:他說:……,宣布如下:……)
3、注釋或說明作用。常用於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麵。(例:古文注釋下的冒號)
4.總結性話語的前後,表示具體解釋,引出下文或對內容做出概述。(例:對工作做出如下部署:……;綜上鎖所述:……)
冒號是行文中常用標點符號之一。通常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或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本文整理了冒號的具體用法及舉例,快來看看吧!
冒號的用法及例句
1.用於提示下文,分兩種情況:先總說後分說,在總說後麵用冒號;先分說後總括,在分說的後麵,總括語的前麵用冒號。
例如:有學者將中國建築曆史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稱之為文獻考古階段;第二階段,是實物考古階段,第三階段,是對建築之詮釋階段。
2.引語在後時,冒號用在引語“說”的後麵,冒號後麵的話是 直接引別人的話。
例如: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3.用在“注意、指出、宣稱、證明、告訴和如下、例如等引 起下文的詞語後麵。
例如:現實與經驗表明:大眾教育與英才教育難以同時兼得。
4.用在解釋性的分句之前,分說部分是總說部分的分項敘述。
例如:今天的晚會上有如下節目:舞蹈、獨唱、二重唱、相聲和雜技。
5.用於書信、講話稿等的稱呼語後麵。
例如:同學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夢我的夢”……
6.用於需要說明的詞語後。
例如:日期:2019年1月26日;時間:8:00-12:00;地點:學校運動場
冒號使用規則
1.提示的內容中又有提示出現,往往在層次高或分量重、需要強調的提示處用冒號,層次低或分量輕的提示處往往不再用冒號。
2.總提示語後用了冒號,四種途徑的提示語後麵用了句號。這說明總提示重於分提示,包括分提示。因此總提示用冒號,分提示就不用冒號了,以示輕重之分。
3.冒號的停頓“有時也大於句號”,就是說,冒號不僅管到句尾,有時要管幾個句子,有的甚至管全篇。
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後的停頓,在小學一般是人物說話內容之前,一般用於“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提起下文。具體用法如下:
1、用在稱呼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如:老師們,同學們:現在開會了。
2、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後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例如: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5、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例如:想不通,九頭牛也拉不動;想通了,不要人說就直往前衝:他就是這樣一個直性子。
冒號使用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1、“說”字後麵使用的標點符號因說話人位置不同而有區別。說話人在話前的,“說”後麵用冒號;說話人在話後的,“說”後用句號;說話人在話中的,“說”後麵用逗號。使用時必須按上麵的格式,不得變更。
2、“話後”的標點符號必須標在引號內,引號外不能再用標點符號。
3、第三種格式中,“說”之前引號中的末尾句不能用句號,可用逗號、問號、歎號、省略號、破折號。
冒號一般用在稱呼語後麵,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提示詞後邊,表示引出具體內容:例如“指出”後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引出的下文完成,要用句號。
冒號的用法及舉例
1、用在稱呼語後麵,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親愛的:
早餐已經買好放在餐桌上。
2、用在“問、答、說、想、認為、指出、宣布、證明、發現、透露、表明、例如”一類動詞的後麵,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大部分人都認為:昆蟲度過了嚴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氣轉暖,它就會蘇醒過來活動。
3、用在總說性詞語後麵,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踏實學習的,聰明但不認真的,既不聰明又不認真的。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麵,表示引出解釋和說明。
例如:
本店經營品種:服裝、鞋帽、鍾表、玩具和家用電器。
5、用在總括語的前麵,表示總結上文。
例如: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化學係學習;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製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冒號的作用
1、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
2、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
關於冒號的用法及舉例和冒號引號的用法及舉例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冒號的用法及舉例的詳細內容...